为什么你总是谈不好恋爱?
文章分类:恋爱宝典 发布时间:2023-04-10 阅读: 303
那些谈不好恋爱的人,有问题!
我们常常看到身边很多优秀的女生:他们在圈子里表现出色,长得漂亮,但是一碰到恋爱就惊慌失措,甚至有点“原形毕露”,就像我闺蜜。
闺蜜一直是个温柔的人,说话温声细语的,做事情也非常的细心谨慎。但是在恋爱对象的面前,就是个很容易情绪暴走的人,常常不顾场合的宠对方发火。
有次我们在外面聚餐,她突然想吃冰镇的西瓜,那可是杭州入冬了欸,去哪儿给她找。我们都打趣到西瓜模型要么给你来一个,她就冲对方吼:“反正今天我要吃!”
后来男友离席去各个水果店、超市给她搜刮,在一个多小时后空手而归,并对对方说帮她从淘宝上买,过两天就能吃到了。没想到闺蜜却在大家的面前,莫名其妙地哭了起来,认为对方并不爱她。
闺蜜在自己地亲密关系里“敏感、没有安全感、患得患失“,次数多了男友也非常疲惫,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。直到分手,闺蜜意识里还一直在强调:”他真的不爱我。“
心理学研究表明:多数成年人的“缺爱”,寻其本源,缺的并非是同龄人的爱,而是“父母的爱。”
闺蜜从小家庭条件殷实,但是父母却在她的童年不断缺失。要么就是常年不在家,要么就是常常当她的面吵架、摔东西,要么就是突然性地对她很关心,各种要求。
而小时候内心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,长大后,将可能无法自控地在亲密关系中渴求弥补:各种作、反复确认对方是否爱自己。但是越是紧紧逼迫,越是会让对方逃离。
所以内心缺爱的人,往往都无法拥有一段幸福、长久的亲密关系,甚至一生都在为此”买单“。
不被看见的“内在小孩“,如何笼罩一生?
很多人喜欢张爱玲,读她的作品,都会感觉到字里行间有种凉薄的气质,这其实离不开她在童年时期长期缺少父母的爱。
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和母亲黄逸梵出身名门,但父亲日日赋闲在家抽鸦片、嫖妓,娶姨太太。母亲思想新潮在她四岁时候便去国外留学了。没多久父母关系决裂,继母进了家门后,张爱玲与对方难以和平共处,常常产生矛盾。
而最初一直宠溺自己的父亲从继母来了以后,便很少照顾自己的情绪。每次一有矛盾父亲就会责怪于她,甚至被暴打。本将失去母爱的希望都寄托在父亲身上,希望父亲能够给予自己关爱和陪伴,却从来没有享受过真正的被疼惜。
在被父亲软禁半年后,她找到机会逃脱,与父亲也断绝了关系。但是虽然在生活上她已经脱离了曾经的家庭,但是童年缺爱的影响却伴随她一生,甚至是导致她命运多舛的成因。
最明显的影响便是她的婚恋价值观,她曾经说过:“我一直想着,男人的年龄应当大十岁或是十岁以上。”因为童年缺少父爱,没有安全感,成年后的她一直迷恋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,甚至在爱情里很自卑。
第一次,遇到如风一样的胡兰成,比她大14岁,在这段爱情里她低到了尘埃里,即使对方风流成性,她也不在乎一味的付出;后来遇到了比自己大36岁的没落作家赖雅,开启了一段异地之恋 ,他们不仅年龄相差大,国籍不同,政治立场更是南辕北辙。结婚后赖雅几乎在病床上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,张爱玲便卖字为生照顾着对方。
张爱玲试图在爱人身上找到缺失的父爱,一生迷恋年龄比她大的男人,迷恋着被别人需要,理解,关爱的感觉,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,她从未在乎,以至于自己也凄惨的离开这个世界。
童年缺失的那部分爱,就是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:你的行为,你的选择,都被缺爱的那个自己带偏地主宰着,多数人却依旧浑然不觉。
看到童年的自己,和幸福遇见
要知道缺爱是无可改变的经历,但爱是一种可以学习培养的能力,重新审视我们对爱的态度,我们才能离爱和幸福更近。
心理学家弗兰克·卡德勒说:“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,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,并且,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。”
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童年里有所缺失,它对我们地性格以及行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,而你从来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。
有人常常没有底气,焦虑,容易暴躁;
有人自负的同时却又很自卑;
有人常常处理关系喜欢走极端,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;
其实这些都是童年缺爱的表现!
认识到缺爱对自己有哪些影响,找到造成我们现在行为的原因,我们才能停止恶性循环,才能真正得到爱!